经常流鼻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疾病因素和其他因素,疾病因素如下:
外伤:鼻骨、鼻中隔、鼻窦骨骨折,鼻窦气压骤变损伤鼻部血管和黏膜,鼻或鼻窦手术、鼻插管损伤鼻黏膜和血管,用手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损伤鼻黏膜和血管,导致鼻出血。
炎症:急慢性鼻炎,如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窦炎以及鼻结核、鼻梅毒等,急慢性鼻窦炎,因局部黏膜及黏膜下血管的炎性病变,常是鼻出血的原因。
鼻中隔偏曲:主要表现有鼻塞,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鼻出血,头痛,常可导致继发性鼻炎,患者易于感冒。鼻腔检查可见鼻中隔扭曲呈C形或S形,在偏曲之凸面可见骨嵴或骨棘,此处黏膜常因受气流冲击,导致干燥、糜烂、出血。
鼻中隔穿孔:主要表现为鼻腔干燥、脓痂形成、头痛、鼻出血,呼吸时常伴有哨音,检查可见鼻中隔穿孔,穿孔处结痂,边缘糜烂出血。
鼻腔肿瘤:血管瘤、鼻咽纤维瘤或鼻咽癌等。早期多表现为反复少量出血,晚期因肿瘤破坏大血管可导致大量出血。鼻腔检查取病理可助确诊。
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出血性紫癜、维生素K或C缺乏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不仅表现为鼻出血,常有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皮肤淤点、淤斑),甚至内脏和颅内出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还常有感染、贫血,血液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确诊。
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患者常表现为寒战、高热、皮疹,出血不仅仅是鼻腔,还可有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助诊断。
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肝功能损害、子宫内膜异位症、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肿瘤化疗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等。
除疾病因素外,环境干燥等也可以导致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