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不畅是一种主观感受,主要是指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可能伴随着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变浅等表现。造成呼吸不畅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理因素
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生理状态下,体内能量消耗增加,需氧量增加,导致呼吸频率增加,会使患者感到呼吸不畅。
2、病理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气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呼气性呼吸困难)、气道阻塞、胸廓疾病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包压塞等,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全身供血、供氧不足,会使患者感到呼吸不畅。
酸中毒:会出现库斯摩尔呼吸,即深快呼吸。
3、其他因素
肥胖:肥胖本身导致的呼吸困难常伴有呼吸费力感,这可能是由于胸壁较为厚重的原因。
去适应状态:正常情况下,人类为了适应劳作等需求,人体会把心脏和肌肉维持在能适应这个强度的水平。而长期久坐的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肌肉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有氧代谢能力下降,称为去适应状态(可以理解为用进废退)。在没有明确躯体疾病的人群中,去适应引起的呼吸困难常常是“疲劳感”和呼吸粗重感,实际上,这种呼吸困难是疲劳导致的主观不适,而非真正的呼吸不适。
环境因素:较高海拔、极端温度等也可能会造成气短。
如果出现呼吸不畅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