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手头一堆各种各样的药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什么支气管舒张剂、激素、化痰、二联药、三联药……
不过今天我们就想单独讲讲这个左沙丁胺醇和沙丁胺醇,首先明确,这两者在慢阻肺或者哮喘患者的治疗中,充当的角色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短效的 β2 受体激动剂,能够缓解慢阻肺、哮喘患者的急性支气管痉挛。
那这两个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药物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顾名思义,左沙丁胺醇其实就是沙丁胺醇的左半边结构。沙丁胺醇是手性药物,分为50%左旋体和50%右旋体(如下图)。
虽然看起来这左旋体和右旋体的结构一模一样,只是角度不同,但这种差异却会导致不同对映体之间药动学、药效学和毒理学间的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分为四类:
① 两种对映体有相似或等同的药理活性,如异丙嗪;
② 一种对映体具有药理活性,另一种没有药效或者无显著的药理作用:氧氟沙星;
③ 两种对映体的药理活性完全不同:左丙氧芬是镇咳药,右丙氧芬是止痛剂;
④ 两种对映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活性,一种有药效,而另一种不仅无效甚至有毒副作用,如非常著名的沙利度胺也就是反应停,它上市时被用于治疗妊娠反应,却导致了大量海豹样肢体畸形患儿的出现。
所以,手性药物自此得到了药物公司和FDA等药品监管部门的关注。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沙丁胺醇就属于这第四种差异,即一边有药效、另一边无效甚至有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