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保定点综合医院三级甲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称华西医院)始建于1892年,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中国着名的高等医学学府,也是中国一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行列。

医院学科综合实力强大,临床医学ESI排名处于国际顶尖行列(全球前0.5‰)。在教育部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排名A-,中西医结合医学排名B+;现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9个,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4个,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四年获评A++。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12年名列全国第二,其中12个专科前三、20个前五、30个前十。领军人才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4人、国家杰青18人、“国字号”高层次人才135人次,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专家75人、高级职称1404人、研究生导师940人。

医疗方面,医疗院区占地577余亩,业务用房约58万平方米,直属2个医疗院区,编制床位4300张,有48个临床科室(含5个专病中心)、12个医技科室;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开展58个疑难多学科联合门诊、27个罕见病专科门诊、30个住院MDT;收治疑难复杂病种患者比例在80%以上,出院患者病例组合系数(CMI)1.47,排名全国第二;全院微创手术占比21.20%,四级手术占比37.33%,每年四级手术总量位列全国第三;2021年门、急诊量775万人次,出院病人28.3万人次,手术19.6万台次,平均住院日6.52天;在成人活体肝脏移植、肺癌外科和微创治疗、心脏介入治疗、脑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胃肠微创手术、临床麻醉、功能磁共振、核医学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教学方面,医(学)院构建了覆盖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卓越医学生培养体系。本科教育涵盖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等六大专业,是全国首批八年制示范试点高校院系、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连续10年获四川大学本科教学先进单位。研究生教育拥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医学技术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硕士学位点,67个博士学位点。在校学生超6351人。医(学)院高度重视医学生临床胜任力及转化创新能力培养,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五、八年制总决赛银奖,是全国仅有的三所五、八年制双赛道均获银奖以上奖励的高校;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3项,连续7年问鼎全国金奖,获奖数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医(学)院于2000年在国内最早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已为全国377家医院培养1600余人,并免费为西藏培养580余名住院医师和护技药人员。每年接受4000余名进修人员来院学习,每年为147万人次提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

科研方面,华西医院建立了23万余平米的独立的科研院区,现有包括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计划、国家生物治疗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内的10个国家级和31个省部级创新研究平台,以及动物影像、色谱/质谱、显微图像、基因测序、流式细胞、电镜技术平台等一系列前沿公共创新平台。构建了全国医疗机构中唯一一条从原始靶点发现,到新药筛选、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及上市后评价的创新链、服务链,形成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中连续第9年位列全国第一;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科研得分连续12年名列全国第一。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全国医院第一、全球第11位。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近千项,年均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0亿元。牵头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级政府科技奖240余项;高水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专利申请及授权方面,连续4年在中国医院知库排行榜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专利授权870项,包括新冠疫苗、国家麻醉一类新药、3D打印血管在内的新药和新材料,转让42项,转让金额超1亿元。

医院积极投身健康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聚焦民族贫困地区,“一地一策”推进精准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医疗和科技互为支撑的“多学科组团”援疆模式,建立克拉玛依“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新模式;首创由党委领导、农工民主党华西支部主导、党外知识分子专家共同参与的“华西同心行动”,在云南镇雄县人民医院建立7个专家工作站,从无到有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或适宜技术93项;以“三级联动、辐射帮扶”方式构建“华西-援藏”的“健康维护网络”,帮扶西藏成办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近三年招收西藏委托培训住院医师531人;形成“华西-甘孜”模式,以肝包虫病为切入点,石渠县肝包虫病患病率下降至6.421%,90%的患者能在当地得到治疗,基本实现肝包虫病治疗不出州;打造“华西-马边”模式,马边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病人外出就医率由40%下降至5%以下,群众满意度由56%提升至92%;建立艾滋病防治的“华西-昭觉”综合帮扶工作模式,艾滋病三项核心指标治疗覆盖率由39%上升到95%,抗病毒治疗成功率由71% 升至94%,母婴传播率由7.12%降至3.24%。

医院作为国家队,在历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始终冲锋在前。在08年汶川地震、10年玉树地震、13年芦山地震、15年尼泊尔地震、17年九寨沟地震、19年宜宾地震、2020年以来抗击新冠,以及历次援藏、援疆、援非、援朝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展现了国家队“中流砥柱”本色,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称号。我院于2018年也成功获批成为全球唯一一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通过的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在全球应急医疗领域展现中国实力与担当。

展开

科室设置

整形外科、烧伤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小儿外科、器官移植中心、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肝脏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手术中心、疼痛科、日间服务中心、介入诊疗中心、肺癌中心、创伤医学中心

医生团队

更多
  • 樊莉莉_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樊莉莉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疑难重症诊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哮喘、肺部感染、以及疑难危重症有诊治经验。亲和力强,富有人文关怀精神,尽职尽责,担任医疗组长多年。...
    查看详情
  • 陈磊_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磊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慢性气道疾病(包括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的全程管理,复杂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治,肺癌(肺结节)的诊断及肺癌的靶向治疗;擅长经皮肺穿活检技术。...
    查看详情
  • 陈思源_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思源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重症感染与抗感染免疫,危重患者呼吸与循环支持,电解质内环境管理及营养支持。...
    查看详情

就诊指南

  • 1、华西医院实名制就诊卡、成都市社会保障卡(密码)
    2、半年内华西医院出院病情证明书或门诊病情证明书
    3、有病种认定资格医疗机构的相关检查报告(详见医保办9号窗口旁的医保信息栏)
    4、身份证复印件